惊!阿司匹林竟是一个长达40年的错误?先别擅自停药!

惊!阿司匹林竟是一个长达40年的错误?先别擅自停药!
Yana Jiang            2019-10-09          来源于荣布日西网

最近一篇《震惊全球!走下神坛的阿司匹林:长达40年的错误!》在朋友圈疯传。文章中所列举数据都是真实的,结论却是错误的,造成了公众对于阿司匹林的误解。不是所有预防性使用阿司匹林都是错误的,在这里存在一个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的问题。

一,什么是阿司匹林的一级预防和二级预防?

阿司匹林一级预防:是防未病,就是具有高危因素的人在没有患病时预防性使用药物,防止以后患病;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是指已经出现某种疾病,为防止疾病恶化或再次发生而预防性使用药物。

随着对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还可以阻止血栓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血栓的生成。

1、英国牛津大学研究:糖尿病患者使用阿司匹林后,严重心血管疾病的风险降低了12%,但大出血事件发生率提高了29%;
2、哈佛大学研究:使用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时,心肌梗死、中风、心血管事件死亡等的发生率仅下降了4%,但研究者认为阿司匹林作为一级预防的受益要远比预计的小,但却带来了额外的用药风险。
8a5e7474-beec-4bde-8967-a8f9c831e6e6相信,这篇引爆朋友圈的文章能够让一些人意识到用药的风险,停止滥用阿司匹林。但更令人担心的是,很多本该需要使用阿司匹林的患者也因此停止使用阿司匹林。

二,阿司匹林是“万能药”吗?

随着对阿司匹林研究的深入,人们发现阿司匹林还可以阻止血栓素的合成,从而减少血栓的生成。

人们发现它可以减少前列腺素的产生,降低痛感,还可以减少炎症物质对下丘脑的刺激,来调节体温中枢,从而达到退热的目的。阿司匹林既用作退烧药,也是一种镇痛药物。

近年来,还有文献报道,阿司匹林能够降低癌症的罹患风险。早在2016年美国预防服务工作组推荐使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预防高危人群的结直肠癌。今年发表在JAMA上的一项研究显示,长期服用低剂量阿司匹林超过5年可以降低肝癌的罹患率。

解热镇痛,抗栓防癌,看起来阿司匹林确实“万能”。阿司匹林生产工艺纯熟、价格便宜,所以一度被奉为“神药”。

但澳大利亚的另一项研究发现对于70岁以上健康的老年人,阿司匹林不仅不能减少心血管的发生,反而还增加死亡率和出血风险。最常见的就是胃肠道的刺激,此外还可以引起胃肠道溃疡、出血风险等。

而随着血栓性疾病(如心梗、脑梗)发生率越来越高,科学家们开始用低剂量的阿司匹林来抑制体内血小板聚集,事实证明,这个想法是可行的。

们现在通常使用大剂量的阿司匹林(约250-300mg)来退热,小剂量的阿司匹林(100mg)来阻止血栓形成。

至于是早晨吃还是晚上吃,这取决于个人习惯问题,建议固定时间段服用药物,避免漏服药物。

三,阿司匹林的来由及成分

一些相关学会在文章中甚至认为服用阿司匹林不仅毫无益处,反而会带来诸多害处。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很多人甚至擅自停止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是否真的会走下神坛,一起来找找真相到底如何。

经常用阿司匹林,但你知不知道阿司匹林其实最早是从柳树里来的……在古代,柳树皮是可以入药的药材,在古埃及和古希腊都有用柳树皮入药的记载。李时珍《本草纲目》中也有提到用柳树皮煮水缓解关节病患者的疼痛。

1828年两位科学家成功地从柳树皮里分离提纯出活性成分——水杨酸。1876《柳叶刀》刊登了首个含有水杨酸盐类的临床研究,从此开始了水杨酸治疗风湿的时代。
1897年德国化学家霍夫曼在水杨酸的基础上合成了乙酰水杨酸——也就是今天的阿司匹林,既改良了水杨酸的缺点,又保证了原有的疗效。阿司匹林成为第一个发现的非甾体类抗炎药。1c02ee10-bd83-4e73-b139-5fcb4cfccc08

 

四,使用阿司匹林应该注意什么

阿司匹林的使用也有讲究。由于阿司匹林是弱酸性药物,且对消化道有刺激作用,因此长期使用阿司匹林应首选肠溶剂型,如肠溶片或肠溶胶囊,且应空腹使用,避免在胃内分解,造成刺激。

6aea985b-d33a-4613-bbed-b6e233d17844

任何事物都具有两面性。阿司匹林作为一种药物,具有治疗作用的同时也会带来不良反应。

五,千万别擅自停药!

是药三分毒,阿司匹林也不例外。具有高危因素的人在没有患病时作为一级预防,那就是用药的风险大于获益了。

阿司匹林二级预防的重要意义是毫无争议的,也就是说,如果已经发生过心脏病的患者,目前还在服用阿司匹林,阿司匹林需要长期甚至终身服用,切不可擅作主张停用药物,此时服用阿司匹林是利大于弊。

看到这里,相信聪明的你已经明白了《走下神坛的阿司匹林》错误之处。使用阿司匹林前必须由医生评估,确认需要,凭处方购买使用。别耽误了病情!

【免责声明】本文信息、图片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主所有。编者根据公开资料综合整理, 仅供各位参考